月度归档:2019年10月

正见网 | 十年冤狱酷刑 大连法轮功学员张伟含冤离世

大连市法轮功学员张伟,二次被非法劳教,又遭10年冤狱折磨,被迫害成重度肺结核,于2019年10月6日下午含冤离世,终年52岁。
明慧网报导,因利用插播方式向民众讲述法轮功真相,张伟等法轮功学员于2005年10月被绑架,后被枉判10年,辗转营口监狱、盘锦监狱、沈阳东陵监狱及铁岭监狱,期间遭狱警酷刑折磨,肺部出现严重空洞。
10年冤狱后回来的张伟,经常喘不上气,而且还常伴有吐血,严重时吐两盆血。由于张伟身体极度虚弱,只有依靠妻子打工、租房子维持生计,生活艰辛。
张伟一家人也都因为修炼法轮功遭受严重迫害。妻子陈梅2007年被非法判刑3年。父亲张锡明被非法劳教2年,关押在大连教养院。母亲王秀香(77岁)曾在马三家劳动教养院遭迫害,2015年被大连市中山法院非法判3年,看守所不收,2018年1月被劫持入狱,现仍被非法关押在沈阳女子监狱。
张伟出生于1968年9月27日,在大连市从事个体经营。
1999年9月和11月,张伟因依法到北京上访和在外炼功,被非法关押大连市看守所41天。
2000年2月5日,张伟因到大连市星海广场炼功,被关入戒毒所20天,5月24日被大连市教养院非法劳教。
2001年6月10日,张伟被吉林省松原市公安局绑架,8月5日又被非法劳教2年。

更多内容: 正见网 http://www.zhengjian.org/node/255012

正见网 | 迫害法轮功 辽宁610头目姜庆明被举报

明慧网二零一九年五月三十一日发表《通告》,美国政府将严格审核赴美签证,对人权及宗教迫害者、迫害法轮功者,拒发签证,拒绝入境。国际社会已从对中共停止迫害法轮功的呼吁,走向实质性的具体拒签行动。多年参与迫害法轮功学员的辽宁省“610”头目姜庆明被民众举报。
一、姜庆明个人信息

更多内容: 正见网 http://www.zhengjian.org/node/255011

文学世界 | 天地清明引(92) 天衣局-五派混战1

第九章 五派混战(1)

话说白门柳、连云飞、郑笑笑、刀器、剑器、寒锋,六人商议之后,当即决定进攻荷城。自此已有七日七夜,甫经战火延烧,城墙熏得焦黑,城下伤病无数。城池虽残,却无弃守之象,依旧傲然挺立,硝烟散处,悲凉更显巍峨。

是日,再次攻伐之后,义军退回营地,再议战策。董伏卿言:“依照如此态势,不出三日,必取荷城。”众人皆欢心鼓舞,商议入城之后,该当如何庆贺。

荷城城内,四处残垣断壁,哀嚎遍地,令人不忍直视。军府之内,纳兰欲再修书樊城纳粮,却遭永延拦阻:“王爷,不可再征重赋。日前,为筹边疆之粮,樊城府库已空,遂向百姓征粮。如此再三,百姓不堪重负,恐激起民变。大敌当前,再造内乱,非智者所为。”

“我岂不知此患。”纳兰道,“但见兵士,与我征战,出生入死,现下皆面有饥色,如何能卫城池。”说话间,却也放下执笔之手,凝然垂目。片刻,忽地放下毛笔,将那书写一半的信笺,揉成一团。

永延、哈尔奇、玉林,三位大将正不知何故,再闻纳兰惊雷一语,登时瞠目。纳兰道:“今夜,令军府放粮,军士饱餐足饮。明日清早,与叛军一决雌雄。胜,便得粮草续命;败,则与叛军同归于尽。”说罢,扯下帘帐大布,咬破手指,书呈王告罪血书,令人悬挂高楼之上,全城可见。

全军将士为其浩气所感,是日夜枕戈待旦,备莅日一决雌雄。

****************************

莅日清早,荷城城门大开。朝军皆头缠白巾,视死如归,冲出城门,杀向叛军。然而,城门之外,叛军早已人去营空,不见踪影。

莲花峰顶,却是热锅上的蚂蚁,乱作一团。寒锋、剑器执意离去,众人相劝无用。笑笑急道:“大寨主,寒门主与剑门主二人下山离去,你怎不拦阻?”

白门柳却是皱眉独坐,一声不吭。

“我去追他们!”笑笑说罢,但要离开,却被白门柳拦阻,道:“不可。”

“为何不可?昨日还好好的,今日便走得如此快?”笑笑疑惑。

白门柳道:“两位门主,已为义军竭尽心力,如何还能强留。”笑笑见他神情不对,疑惑道:“他们或是有甚苦衷?”

“无甚苦衷。只是久离家中,有些事情须要处理。现下义军胜利在望,二位门主也可放心而去。”白门柳道毕,心内却是更添忧虑。回忆昨日与二人对话,寒锋接寒无期血书,言寒锐大逆不道,当庭弑母,晴紫燕忧愤至极,投河自尽。如此人伦惨剧,当真叫人焦心煎熬。而剑器一方,更令人忧心不已。黄沙帮为夺无缝天衣,竟大肆进攻飞剑门,门主夫人黄裳与小姐剑娉婷不知所踪,飞剑门已经易主。

“当此决胜之际,如若坦言二位门主遭遇,只恐军心浮动,唉……”白门柳心内慨叹不已,只盼董伏卿能重整旗鼓,尽快取下荷城。

便在此时,连云飞与管离子同时入账,四目交接,均是忧思。连云飞道:“大寨主,西营人马听闻剑门主离去,已去了大半。”

“东营曾听命于寒门主的江湖侠士,也离开了。”管离子道。

“别人来他也来,别人走他也走,这些武林侠士,尽是些没有主见的懦夫!”笑笑怒道。

白门柳道:“众侠士本为护义军而来。现下功成身退,也无可厚非。”自语之间,却是黯然。

“白大哥,你怎可……唉。”笑笑怒其不争,离帐而去。

“笑笑不懂事,大寨主莫要生气。”连云飞道。

管离子道:“白大侠,现下该当如何?”

白门柳道:“请军师,尽全力攻下荷城。”

“我这便去传令大师兄。”管离子道毕,离帐跨马而去。

连云飞不知若何,坐将下来,端起茶饮。

****************************

纳兰率领朝军,一路攻伐,正逢三峰人心涣散,遂势如破竹,畅通无阻,士兵皆满载而归。莲花峰山脚,纳兰收拾殿军,正欲回转,忽见乱军之中,众多小喽罗护着一人上山而去。只见那人一身长袍马褂,手持羽扇,甚为儒雅。

“在看什么?”玉林问。

纳兰持鞭东指,道:“那人,便是叛军军师,董伏卿。”

玉林闻之,怒气陡升:“想来便是此人,狡猾多端,助叛军违逆朝廷,待我将之擒来,以儆效尤。”说罢,打马追击,众喽罗见朝军折返,为护军师离开,组成一道人墙,玉林一时无法脱出。

董伏卿额渗汗珠,仓惶上山,情急之下,亦不知众人何时不见,待到一处回环之地,靠于一块大石之上,暂行休息。正喘气间,忽听一个声音:“咱们又见面了,董伏卿。”登时心惊,环顾四周,皆无人也,心中纳罕,却见前方树林一人一马走了出来,正是纳兰庭芳。

董伏卿强自镇定,道:“原来是王爷。想不到朝军今日如此勇武,义军不敌也。”

纳兰道:“想来,你我莲花峰一别,已有一月。董先生可还安好?”

“劳王爷挂心,小人还无性命之忧。”董伏卿拱了拱手。

纳兰又道:“日前莲花峰顶一战,于片刻之间解决本王所设五处兵马,当真令人惊艳;后又识破本王之计,劫掠朝廷粮草,更令本王愤怒;但是为何今日却未料及死期?”

董伏卿闻之色变,拱手僵于半空,道:“王爷千金贵人,岂会与董某一介乡野村夫见识,实在太抬举小人了。”

纳兰道:“乡野村夫,却也是曾败大军之人啊。”说话之间,右手一掷,雪樱紫金枪立于马前。

强敌在前,董伏卿不再周旋,只道:“那便请王爷,应招了。”说罢,亮出兵器,乃是藏于羽扇之中的一柄短剑。

****************************

话说,莲花峰顶众人,听闻朝军攻伐,连忙出阵迎敌,无奈为朝军死士所缠,激战良久,方才得空下山,走至山腰回环之地,忽见一人倒身血泊。“大师兄!”管离子惊叫一声,翻身下马,扶起将死之人,白门柳心内大惊,奔赴身前,见军师此状,心内剧痛,道:“何人害先生如此?”

撑持一口气息,董伏卿终见白门柳,紧握其手,勉力吐出四字:“纳……兰……庭……芳。”语毕人消,深秋悲凉,只闻管离子大呼:“大师兄啊!”哭嚎不止。眼见军师殒命,白门柳悲恸万分,提手慢慢阖上其人双目。

管离子心内大恸,一跃而起,瞬息之间,竟不见踪迹。

纳兰庭芳成功取回粮草,再釜底抽薪,诛杀叛军军师董伏卿。朝军大获全胜,于荷城内庆贺。纳兰心念永延伤势,亲自前往探视。话说永延得郭怜心悉心照料,伤势己渐痊愈,正在院内练拳,见纳兰亲自前来,遂叫郭怜心备茶,请纳兰坐于屋内。

永延道:“听闻此次大捷,贺喜王爷。”

郭怜心放下两杯清茶,恭敬退下。

纳兰饮了口茶,道:“江湖大乱,叛军无所依凭,现已五去其三。”

“叛军集结江湖乌合之众,现下为其所累。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永延笑道。话锋一转,言:“但是现下,严冬将至,应倾兵速战速决,否则,若朝廷粮草军备接应不上,我军亦难久存。”

永延此话虽是有理,纳兰却面现犹豫之色,举棋不定。

话说郭怜心回到西厢,取了一个包裹,便向别苑走去。硕大院落中,几位副将正在练武,郭怜心立于门口稍待,目光及地。一人风尘仆仆赶来,道:“找我何事。”

“连城少尉,可有一处安静地方叙话。”郭怜心小声道。

“跟我来。”说罢,领着郭怜心至于后院一处凉亭。郭怜心道:“不瞒连少尉,我是永延将军的妾室,因担心将军安危,不远千里来此。”

连城一听,敬意顿生,起身拱手道:“将军夫人有礼。不知夫人有何要事?”

郭怜心递上包裹,道:“我临行之前,曾受连夫人所托。此地寒冷,这是连夫人亲手缝制的冬衣。日前战乱,丢失荒野,幸得家夫派人搜寻,终于找到。特来转交连少尉。”

连城接过包裹,拱手道:“多谢将军夫人,不远千里送此冬衣,连城感激不尽。”

郭怜心垂目道:“这也便是我该做的。”

连城续道:“敢问夫人一句,属下内子可好?属下临行之前,内子已身怀六甲,现下想来,孩儿也该有一月了。”

郭怜心垂目之间,忽地落下两滴清泪,泣涕而言:“连夫人……她,日夜忧思,早产而亡,可怜幼儿亦夭折。你手中这……便是连夫人生前所缝制的最后一件衣服。她千叮万嘱,让我务必送达,于此怜心岂可食言。”

惊闻噩耗,连城踉跄数步,紧握冬衣,双眼泛红,泪光闪烁。

“还请少尉,为夫人保重自己。”郭怜心抹干眼角,匆匆离去。(待续)

点阅【天地清明引】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杨丽海

更多内容: 大纪元文学世界频道,向读者介绍各类诗词歌曲,包括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诗词;古典、现代散文随笔、小说大观、斐然成章、文学常识、外国文学等;让您开卷有得。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9/8/23/n11473266.htm

史海钩沉 | 出家不遁世 辅助明成祖得天下的怪僧道衍

相士袁珙曾给道衍相面:“看你这三角形的眼睛,形同病虎一般,虽然穿着僧衣,眉宇间凝聚肃杀之气,必是刘秉忠之流……不出十年,和尚当遇明主。”

出家但不遁世的道衍,后来辅佐朱棣夺取了天下。84岁离世,舌根不坏,舍利五色。

少年出家显奇才

道衍本姓姚,幼名天禧。宋高宗南渡,天禧的祖上随之从卞梁迁至苏州。天禧1335年出生,聪颖过人,却不愿继承行医的祖业。

1348年,14岁的天禧在妙智庵出家,法号“道衍”,四年后正式剃度,自此穿了一生的僧服。

道衍先学天台宗,后跟随高僧智及,三年尽得其法。然后他开始在江南云游,广参博究,渐渐声名鹊起。又过了十年,儒、道、诗文等被佛教称为“外学”的,道衍也都遍学。期间,他还跟随灵应观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兵略, 亦“尽得其学”。

虽遍学“外道”,道衍也心静如止水,在禅诗《江头暮归》中,他写道:“江市有尘车过乱,野樵无约燕归齐。水禽飞断千林静,不觉随钟度远溪。”

道衍《跋赵苍云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卷》,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相士慧眼示天命

洪武六年的某个秋日,道衍游方参禅于河南少林寺塔林,突然从塔林后窜出一儒巾方士,拦住他的去路,劈头便道:“和尚你实乃怪哉!”

道衍不解,那人又说:“看你这三角形的眼睛,形同病虎一般,虽然穿着僧衣,眉宇间凝聚肃杀之气,必是刘秉忠之流。”

道衍听罢,问:“刘少保感念忽必烈知遇之恩,终成就一番伟业,今洪武大帝已创大明基业,我何来刘太保之功?”

刘秉忠原为武安山一道士,听虚照禅师劝说而改道出家当和尚,后又被高僧云海推荐给忽必烈,辅忽必烈成就了霸业,拜广禄大夫、太保直至一国之相,位极人臣。刘太保精通易数,儒释道融会贯通,一生被忽必烈信任重用,三大功绩名垂千史:助忽必烈打天下、修元典制、主持设计元大都北京。

清《古圣贤像传略》之元 刘秉忠(文正)像。(公有领域)

给道衍算命的,是当时著名的相士袁珙,而后人对比道衍和刘太保两人的命运,发现确实相似。

面对道衍的发问,袁珙含笑应答:“不出十年,和尚当遇明主。”

几年后,道衍拜谒了刘太保之墓,诗云:“残碑藓蚀文章旧,异代人传姓氏新。华表不存归鹤怨,几多行客泪沾巾。”

又二年,道衍伴高僧宗泐越镇江北固山,随口赋《京口览古》一首:“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

宗泐一听,大惊:“这是出家人该说出的话吗?”言外之意,道衍念不在方外,入世太深。

在持戒循规的宗泐看来,道衍凡心甚重。出家人不落红尘,只管自寻解脱。但就道衍此生此世的命运来说,入世修行、尽拨涂炭是历史的选择,他在《题释迦佛出山相图》中云:“大悲愿力因无尽,离世间还入世间。”似乎更能说明道衍不同凡响的天命。

缘结朱棣

洪武八年,道衍经宗泐推荐奉太祖诏进京校注佛家经典,三年后又奉旨返还南京。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病逝,在孝陵安葬之后,诸子藩王奏请各选一僧人随之为马皇后“诵经荐福”。宗泐又将道衍推荐给了燕王朱棣。

道衍一见朱棣,顿觉眼前一亮、精神抖擞,面前这位英武的年轻人气宇轩昂、风度非凡,格外与众不同,颇具天子帝王之气。

燕王觉得眼前的这位僧人也不寻常,怪而不诞,奇特中有厚重,二人一见如故,仿佛似曾相识。

《皇明通纪集要》记载,道衍对朱棣说:“大王您骨相非常、英武盖世。如若能让我跟随您,我一定奉一顶白帽子给大王戴。”王头戴白帽,意为“皇”字。

朱棣随即同意道衍随自己赴京,一行人马乘船取道京杭大运河,旅途中道衍赋诗一首,诗中感慨“历尽风波艰苦际,无愁应只为宾王”。到京后,经朱元璋亲选,道衍主持北平城内的庆寿寺,跟从朱棣。

明朝祝允明在其《野记》中记述了另一版本的道衍与朱棣之缘。燕王府的医士刘观在云南铁佛寺中听僧人说,姚和尚知道燕府未来事,回来便禀告朱棣,朱棣召见当时已在北京庆寿寺当主持的道衍,道衍用“观音课”为卜,将一文钱向上抛了两次,算出朱棣要当皇上,朱棣当时说:“不要乱说。”道衍确认说:“此事确凿。”

无论哪种版本的传说,都在说明,道衍注定要协助朱棣成就一番大业。《明史》中记载,为了向朱棣揭示天意,道衍特将二十年前在嵩山认识的相士袁珙请入燕王府,让朱棣乔装打扮后混迹于军兵之中,袁珙一眼便认出其中帝王相者唯有燕王朱棣,袁珙相言:“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

大庆寿寺,又称庆寿寺,俗称双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公有领域)

“真武助燕王”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继位后的惠帝开始大举清除诸王,诸王中燕王功勋最高,处境自然危险。

此时朱棣身边的道衍着实成了一位谋士和军师,助危境中的燕王多次化险为夷。明太祖驾崩时,燕王欲回京奔丧,不料朱允炆发禁令命他返回封地,路途中的朱棣很是气恼,想强行过江,被道衍劝止,避免了进京后的凶险。

朱允炆一心想除去叔叔朱棣,正在这紧要关头,道衍命道士在京城内传唱一首童谣,“莫逐燕,逐燕燕高飞,高飞上帝畿。”道衍同时在燕府内做军事准备,厉兵秣马,为了不提早泄露机密,道衍让人买了很多鸭鹅,整天放逐叫唤,以免打造兵器和操练声被外人听见。

燕王对当时的民心向背不甚有把握,道衍却很有把握地说:“臣知晓天道,我们做的事是顺天道的,民心自然会顺从。”

关于靖难之役,道教及明人札记中都流传着“真武助燕王”的典故。在《御制真武庙碑》和《野记》中都记载着这样的神奇故事:朱棣经常问道衍起兵时机是否成熟,道衍每每说还不到时机,等有天兵来助方可。突然一天,道衍禀报:“明日午时,天兵应至。”

次日午时,朱棣发兵时,抬头看见空中布满了穿着盔甲的天兵天将,主帅正是玄帝真武,忽然间,士兵们看到朱棣发散披面,显玄帝像。原来是道衍请来真武为燕王助战。

《明史》记载,建文元年(1399)七月七日,燕王决定起兵,当晚有大风,燕府屋上的瓦坠落在地,道衍随即对士兵们说:“此为大祥之兆,飞龙在天,呼风唤雨;黑瓦落地,将要换成黄瓦了。”

靖难之役三年,道衍没有亲临战事,而是受命于朱棣,看守北京,抚民安兵。而每遇战况不明、无法决断,朱棣都要向道衍问策。攻下南京后,道衍被列为功劳第一。

明成祖朱棣。(羊妹/大纪元制图)

身入世而心无尘

朱棣即位后,道衍被授予僧录司左善世,正六品官职。永乐二年,道衍被封为太子少师,官二品,御赐名广孝,恢复俗姓姚。

明成祖命令姚广孝蓄发脱僧袍还俗,姚广孝没同意。为了遵从朝廷的礼制和尊重朱棣,姚广孝上朝穿官服,退朝则穿僧服,人称“缁衣宰相”。

皇上又赏赐他两个如花似玉的宫女,道衍退回。朱棣对他愈加敬佩,让他辅佐储嗣朱高炽。成祖数次北征进驻北京,姚广孝皆在南京辅佐太子监国。永乐五年,朱棣将皇长孙瞻基交给姚广孝,嘱咐说:“凡经史所载孝弟仁义与夫帝王大训,可以经纶天下者,日与讲究。”

永乐二年六月,江南苏浙一带发大水,民众受灾,粮食告急。永乐大帝派姚广孝赈灾,说:“我们穿的吃的,都是百姓生产提供的,如今百姓缺衣少食,不能不体恤啊。只有卿能体谅我的忧心。你到了灾区,不要考虑国库银两,要仁政,尽管资助百姓。”

姚广孝领天子命后,不顾七十多岁的高龄,冒着夏季的酷暑,不辞辛苦,亲自前往县乡道赈济。史载他“督州县急发米赈济,思人之饥,犹己饥之”,救灾民于水火。苏湖一带本为姚广孝的老家,他将皇上赐给他的银两布匹分发给乡亲邻人,民众无不感念皇恩。而道衍一生不积家产、淡泊名利的作为传为美谈。

主修《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

永乐元年七月,明成祖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编撰一部包罗万象的大型类书,解缙组织了150人,用一年半编了《文献大成》。明成祖发现内容不齐备,令姚广孝及刑部侍郎刘季箎、解缙负责重修。

姚广孝牵头动员了僧道方士等两千余人,用四年时间编了《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征引图书七八千种,成为中国古代最大类书和重要文化巨著,也为明朝繁盛文明巅峰之作。

《明太祖实录》始修于建文元年正月,燕王朱棣登基后三次下令重修,永乐九年十月,以姚广孝、户部尚书夏原吉为“监修官”进行第三次重修,至永乐十六年(1418)五月完成。重修后的《太祖实录》,令明成祖十分满意,对编修人员进行了四次嘉奖。

永乐大典的页面。(公有领域)

博通三教

姚广孝精通儒释道三家的学问,他参与编撰《永乐大典》与《明太祖实录》,足见其儒学基础之深厚。

姚广孝与道家的渊源除了“真武助燕王”的传说外,还有他与道家白云观的不解之缘。姚广孝在京几十年曾多次游览白云观,并留下了数首咏赞白云观的诗篇。他还经常与白云观的道人品茶论道,用姚广孝自己的话说:“余少颇好异,每慕神仙家。”

姚广孝读经十分勤奋,官至二品,仍持戒严明,内心清静,保持着一个出家人应有的勤勉。每日鸡鸣时,他就起床诵经,有时日理万件国事,仍不间断。

明初程朱理学为官方哲学,而朱熹、解缙、方孝孺等人对佛教多有排斥,为此,姚广孝曾撰写长文《道余论》,引用儒佛经典对排佛观点进行批评和驳斥。姚广孝还撰写了《佛法不可灭论》,引经据典,告诫世人“佛法不可灭”,灭佛、排佛徒劳无功。

姚广孝作为一位游离于出世入世之间的修道者,其悲悯他人的心境,往往超脱世俗争斗。他曾提前劝诫朱棣:“方孝孺是不会投降的,但是不能杀他,杀了他,天下读书的种子将要绝了。”

方孝孺塑像,载清朝同治十三年《方正学先生逊志斋集》,存于哈佛大学图书馆。(公有领域)

御笔亲制神道碑文

永乐十六年(1418)三月二十八日,在庆寿寺,姚广孝召来他的弟子们,告诉他们自己的离世时辰后,不久即端坐而逝。临终前,成祖“临视者再”,并问后事,姚广孝回答曰: “出家人复何所恋!” 成祖又问姚广孝有什么后事相托,姚广孝“终无言”。

姚广孝离世后,朱棣非常难过,三天没有上朝。他下诏追封道衍为荣国公,谥号恭靖,并卜葬地西山。姚广孝的丧礼十分隆重,官民百姓闻讯而来,瞻拜礼敬。丧礼七天,姚广孝形仪如生者,异香经久不散,得舍利皆五色。

朱棣御笔亲制神道碑文,在永乐年间,姚广孝是唯一一位由皇帝亲笔制写碑文的,朱棣评“广孝器宇恢宏,性怀冲淡”。碑文最后写道:“眷惟者艾,深切念怀,乃扬其功德之不可泯者。勒之金石,以诏来人。”

近代高僧虚云称姚广孝为独庵道衍禅师,并有诗赞曰:“人士垂迹,化非一端。三十二应,顺逆观音。大师如是,敢测尊颜。损己济世,人神同欢。”@*#

参考资料:

张廷玉:《明史‧姚广孝传》
祝允明:《野记》
《明太宗实录》
李贽:《续藏书‧荣国姚恭靖公》
《明成祖御制姚少师禅道碑》
王鏊:《震泽纪闻》
傅维鳞:《明书》

点阅【皇帝身边的高人】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婧铖

更多内容: 大纪元史海钩沉频道,向读者介绍中国和世界历史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9/10/24/n11610229.htm

文学世界 | 五律:归善度严冬

萧瑟伤秋晚,
天怜生意微。
金风摇树过,
黄叶作花飞。
大善溶秋水,
清流映日辉。
严冬延欲至,
真相唤人归。@*

责任编辑:林芳宇

更多内容: 大纪元文学世界频道,向读者介绍各类诗词歌曲,包括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诗词;古典、现代散文随笔、小说大观、斐然成章、文学常识、外国文学等;让您开卷有得。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9/10/30/n11622708.htm

文学世界 | 唐浩:明辨乱世中

一言藏真伪

一幕隐是非

壮阔正邪战

不惑能几谁 @*

责任编辑:林芳宇

更多内容: 大纪元文学世界频道,向读者介绍各类诗词歌曲,包括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诗词;古典、现代散文随笔、小说大观、斐然成章、文学常识、外国文学等;让您开卷有得。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9/10/30/n11622679.htm

正见网 | 马路突陷6公尺深大洞!“吃掉”公车卡半空中

美国宾州近日发生1起公车惨遭马路离奇“吞噬”奇景。最后封街进行拖吊,才救出公车及车上乘客和司机。
综合外媒报导,该事件发生于28日上午,1辆公车行经美国宾州匹兹堡市(Pittsburgh)佩恩大道与第十街交叉路口时,等待红灯,马路突然崩塌,出现1个约6公尺深大洞,公车尾部完全陷入坑洞中。
救援人员获报后,立即封街并救出困在车上的2名乘客及司机,其中1位乘客颈部轻伤送医,其余人无伤亡。
当局表示,该事件发生位置在3条主要电线上,必须先关闭电源才能启动救援,过程中会影响部分企业遭断电。最终出动起重机,耗费数小时才顺利将公车拖出。至于部分道路需修复约2周,目前仍暂时封路。

更多内容: 正见网 http://www.zhengjian.org/node/254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