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长河 | 近代欧洲的音乐摇篮──捷克(九)

拉菲尔‧库贝利克(1914~1996)

拉菲尔‧库贝利克捷克著名小提琴家杨‧库贝利克的儿子,自幼在父亲的教导之下,年纪很轻就展露出不凡的成就;他在20岁时便首次指挥捷克爱乐,随后也曾经率团前往比利时和英国访问演出。1942年他刚满28岁,随即接替塔利赫的重任,成为捷克爱乐音乐总监。

公元1938年所签订的《慕尼黑协定》,致使捷克被英、法两国当成对纳粹德国绥靖政策的牺牲品,纳粹德国也因此大举入侵,并且并吞了捷克。在二次大战期间,热爱自由民主的库贝利克屡次拒绝与纳粹合作,却赢得了捷克人民的尊崇。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当年10月份捷克爱乐管弦乐团正式成为第一个国家级的乐团,紧接着在1946年正式开办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也恰逢捷克爱乐的五十周年团庆,所以就由捷克爱乐主导这场音乐盛会。

File:Kubelik1950.jpg
1950年的拉菲尔‧库贝利克。(Winterbergen/维基百科CC BY-SA 3.0)

但是在1948年2月,共产党全面掌控了捷克,库贝利克这次选择流亡海外,并且誓言除非捷克再度恢复自由民主,否则他将永远不再返回祖国。这场漫长的等待一直持续到1989年,捷克发生“天鹅绒革命”,共产党政权垮台,反对极权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诗人瓦茨拉夫‧哈维尔被推选为捷克共和国总统,领导捷克人民再次走向独立自由民主的社会。1990年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捷克爱乐邀请流亡国外42年的老指挥拉菲尔‧库贝利克返回他挚爱的祖国,指挥阔别四十余年的捷克爱乐子弟兵,共同演出这一场划时代的1990年“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开幕音乐会。

公元1990年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在捷克的历史上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因为这是共产党政权垮台之后,捷克再度走向自由民主国家的第一次“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此外,这场音乐盛会是由离乡去国多年的指挥大师,带领阔别了四十多年的捷克爱乐子弟兵们,所演出的一场活力十足又感人热泪的音乐会。

开幕演奏会是在布拉格市政厅二楼的“史梅塔纳演奏厅”举行,演奏厅是为了纪念史梅塔纳对捷克音乐文化的贡献而以他命名的,市政厅内的各型壁画则是由捷克近代的著名画家慕夏等诸位大师所绘制的民族史诗。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之中,想必所有参与者都会被周围的景物所感染,而对捷克文化发出无比的敬仰与赞叹。

File:Prag obecni dûm gemeindehaus.jpg
捷克布拉格市政厅。(Hans Peter Schaefer/ 维基百科CC BY-SA 3.0)
文件:市政府(Obecni Dum)天花板,布拉格 - 8906.jpg
捷克布拉格市政厅天花板。(Jorge Royan/维基百科CC BY-SA 3.0)
捷克布拉格市政厅彩绘玻璃窗。(Tony Hisgett/Fotolia CC BY 2.0 )
捷克布拉格市政厅彩绘玻璃窗。(Tony Hisgett/Fotolia CC BY 2.0 )
文件:Smetana Hall在市政府(Obecni Dum),布拉格 - 9006.jpg
捷克布拉格市政厅的史梅塔纳演奏厅。(Jorge Royan/维基百科CC BY-SA 3.0)

乐团首先演奏了史梅塔纳歌剧《李布谢》的序曲,伴随着全场起立的听众,一齐鼓掌欢迎诗人总统哈维尔夫妇进入舞台左上方的包厢内。紧接着响起了由雪柯路普所写作的捷克国歌《我的家园在那里?》,此时全场听众们的脸上莫不展露著被音乐所感动而激发出来的民族自信心。每一次观赏到这段画面,总是令人思绪澎湃、热泪盈眶,也为我们的捷克友人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与欢欣。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尚未因1993年斯洛伐克的独立而分成两个政体,所以当时的国歌是两段式的,后半段曲风迥异而且充满了斯拉夫舞曲风格的乐章就是后来的斯洛伐克共和国国歌。现在这首曲子已不再属于捷克共和国的一部分,而这也是为何这场演奏会处处充满历史见证,值得人人收藏的原因之一。

大家在欣赏了离乡四十多年的大师指挥捷克爱乐子弟兵们的真挚演出之后,内心所获得的感动和对捷克文化的崇敬也必定会油然而生。库贝利克因为捷克共产党的垮台,总算如愿回到魂牵梦系的祖国,并且再度担纲指挥演出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接受访谈时,一向温文儒雅的他神情激动地谈到:“为什么捷克这么一颗纯真的心灵,却竟然要委曲地为别人所编造的谎言去卖命呢?从1948年共产党开始掌权以来就一直是如此,而且捷克民族过去的命运也十分地悲惨坎坷。但是从现在开始,请大家要相信捷克的未来将会充满和谐、伦理、道德和力量!”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音乐会接近尾声时,原本一直全神贯注于乐团演出的指挥家,此时突然将目光瞥向了哈维尔总统所坐的包厢方向,想必他对捷克的新生代是寄予厚望的,正如他一生所传承发扬捷克文化的坚定信念,布拉格之春将会带领着捷克,走出悲情、迈向新生!

这场值得纪念的演奏会不但有CD录音,在台湾还有发行现场演奏和排练过程的两张DVD,国人除了可以透过影视的双重欣赏,领受到一股重生的喜悦,更可以像捷克爱乐团员一般亲身体会大师的风采。库贝利克的个性温文儒雅,他不是靠威吓咆哮团员让乐团达到他的要求,而是不厌其烦地将内心的想法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位团员,引导、激励团员演奏出完整的音乐理念,就好像一个大家庭在久违的老长辈指挥下,愉快又兴奋地各尽其职、发挥所长,演出这一场纪念音乐会。@(未完,待续)

──节录自《捷克经典》近代欧洲的音乐摇篮/柿子文化

(点阅【捷克经典】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更多内容: 艺术长河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7/7/3/n9347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