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7年08月

史海钩沉 | 【奸臣传】天下治乱在君子小人用舍而已

宋人欧阳修主修《新唐书》,首作《奸臣传》,以警示后人。后来历代修史,沿用此例。一部《宋史》写尽忠奸善恶、王朝兴衰。“天下治乱在君子小人用舍而已”,这句血泪总结的名言,对于今天的国家治乱仍有警示作用。

宋史.张焘传》中记载,建炎初,宋高宗经历了苗刘兵变后,重登帝位,要求臣民上书言事。大臣张焘上书说:“国家能否管理好,在于君子、小人的任用取舍罢了(天下治乱在君子小人用舍而已)。小人的朋党一天天得势,君子的同类就一天天消退,将靠什么来平定祸乱谋求安定呢?”

宋朝初年,五星聚奎,占天象者认为宋朝的天下,人才众多,是个好兆头。宋朝忠臣济济,但奸邪也多。

《易经》说:“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君子为阳,小人为阴,阴阳相生相克,君子和小人犹如正邪两股力量,共同存在于帝王之侧。在一个国家中,君子虽然很多,但是小人掌握朝廷权力的时候,其象即为阴。小人虽然很多,但是朝廷里君子掌握权力,其象就为阳。在一个朝代兴盛之时,君子掌握朝廷的权力,小人只有乖乖听命的份儿,国家的祸患很少。到了一个朝代即将灭亡的时候,小人得志,奸臣当道,他们狡诈和阴谋就呈现出来了。

因此,《宋史》在《奸臣传》开篇中,警示后来的执政者:一定要辨别忠贞和善良,正义和邪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可不谨慎啊!

宋高宗赵构画像。(公有领域)
宋高宗赵构画像。(公有领域)

遭奸臣排挤的李纲

在宋朝,精忠报国的岳飞遭奸臣秦桧陷害,千年来家喻户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在《满江红》一词中道尽了宋人的悲愤。造成靖康耻以及南宋偏安一隅的原因,正是众多奸臣作乱,排挤陷害忠臣。预言岳飞将为“中兴名将”的名臣李纲,提拔恩待岳飞的大将宗泽同样遭到奸臣的排挤和遏制,导致宋朝中兴大业受阻。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李纲以一介文臣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军民击退强大的金兵,使得京城转危为安。但朝廷上下旋即又陷入歌舞升平之中,唯独李纲忧心国家的防务。此时主和派的奸臣耿南仲等使计,让皇帝猜忌李纲,并将李纲调离京城,不断将他贬谪。

不久金兵再次入侵,皇帝省悟到和议之错,任命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负责主管开封府事务。李纲接到命令,便立即率领湖南的勤王之军赶赴京城救援,还未到达,都城已经失守。宋微宗、宋钦宗二帝和妃嫔、皇族、百官被金人掳往北方,是为靖康之耻。

宋高宗(赵构)即位,一度起用李纲为相。李纲上任,提出十大建议,决心重整朝纲,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但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便被奸臣谗言攻击而遭罢免,其施政举措均被废止。奸臣的理由都很荒唐,如:“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李纲被赶走后,奸臣汪伯彦、黄潜善当政。汪伯彦正是秦桧的老师,培养了堪称中国历史第一大奸臣的秦桧。

《宋史.李纲传》最后分析,以李纲的贤能,使他在靖康、建炎年间能用尽心力,无人阻挠,二位皇帝何至于被金人掳往北方,而宋室岂至于南渡而偏安一方?重用君子则社稷安稳,重用小人则国家危亡,千古不变之理也。宋高宗为何不用李纲,却偏偏对黄潜善、汪伯彦、秦桧的话,听之信之?

李纲深孚众望,一生心系社稷和百姓的安危。他虽然屡遭朝廷贬斥,忠诚之心一点也未消减,不以被用或被贬而改易心志。《宋史》赞他像婴儿爱恋母亲一样,虽遭母亲怒声呵斥,犹噭噭哭泣著、牵着母亲的衣裙追随母亲。

宋朝抗金名臣李纲画像。(公有领域)
宋朝抗金名臣李纲画像。(公有领域)

连呼三声“过河”的宗泽

二帝被掳后,大宋江山风雨飘摇。康王赵构(即后来的宋高宗)被密诏任命为全国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元帅。宗泽苦心经营开封防线,召集了几十万民间义军,数次大破金兵,威震天下,金人畏惮宗泽,都称“宗爷爷”。

宗泽一边准备北伐,一边请求皇上回京,力图恢复北方失土。他一年上了24道奏章,每每被黄潜善等奸臣所阻,忧愤成疾,背上长毒疮。这就是著名的《乞回銮殿疏》。宗泽临终前一日叹息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去世那天,风雨如晦,宗泽没有一句话谈及家事,连呼三声“过河”便去世了。都城之人闻知,无不痛哭。

《宋史》论道,金人逼迫二帝到北方,国家失去了君主,宗泽一声呼唤,河北义军数十万人响应,实是因为宗泽的忠心义气感动了大家。国民目睹君父陷于困境,怎么能没有愤慨的心情呢?在当时,宗泽能够勇往直前,或许是没有那些龃龉的勾当牵制他吧,奉迎二帝回归,收复旧都,都能立即做到。黄潜善、汪伯彦妒忌贤能而夺人功绩,使宗泽不能实现他的大志,悲愤而死,不是很悲哀吗?

而另外一个贤相赵鼎,也是遭到秦桧忌恨,被斥责流放远方,未能完成大志,令君子痛心。赵鼎自写墓志铭,有“气作山河壮本朝”之语。《宋史》说,为何他与宗泽忧国爱君,身处生命祸变的关头,仍然如此忠诚,而宋高宗却被险恶小人的诽谤所迷惑,一会儿任用一会儿罢黜。所谓“善善而不能用”(赞扬好人却不能任用),千年以来,忠臣义士特别为之扼腕叹息,国家的衰败,也就成了必然。

宋朝抗金名将宗泽画像。(公有领域)
宋朝抗金名将宗泽画像。(公有领域)

宋徽宗丧失国家的缘由

《宋史》考察宋徽宗丧失国家的缘由,指他不是因为愚蠢、暴虐或是被篡权,只是倚仗自己的小聪明,用心偏颇,疏远、排斥正直之士,信任奸诈阿谀之人,从而导致国家覆亡,自身被俘。

南宋初年,朝廷议论靖康之变时的事情,宋高宗问:“宋钦宗勤于政事,阅读奏章,通宵不睡,最后仍然被掳走,为什么呢?”李纲回答说:“人主的职责在于知人善任,提拔君子而屏退小人,则大功可成,否则成天埋头于事物之中,或陷于奏章之中,也无济于事。”

靖康之祸非一日而成。理学家胡寅曾上书高宗说:“仁宗皇帝在位时,得到的君子最多。小人也时有被录用,然而罪迹昭著时就予以斥退;君子也偶尔被罢黜,然而忠义显现时就加以录用。所以那些成就当世之功、贻辅后人之业的,都是君子。到王安石就不同了,他废黜君子,使他们一去而不还;崇信小人,一任用就不加改变。所以那些败坏当时朝政、贻害后世的,都是小人。仁宗皇帝所用的君子,已经时隔久远、日渐消亡了。而王安石所招揽的小人,却方兴未艾。导致误国破家,至毒至烈,以致二帝受辱,羿、莽擅朝,殉节死难者不过一二人。这浮华轻薄的危害,是圣明君主所应当畏惧而深戒的。”

宋代与朱熹齐名的四大名儒之一罗从彦认为,有君子在朝廷,天下必定能够得到治理;小人在朝廷,则天下就会发生混乱。“天下的变乱不产生于四方之地,而产生于朝廷。就好比人伤了元气,寒暑之疫就容易侵入;树伤了树心,就容易被风雨摧折。所以朝廷内有李林甫这样的奸臣,朝外必有安禄山的叛乱;内有卢杞这样的奸臣,外必有朱泚的叛乱。”

君子小人相争君子必败

为何李纲、宗泽等忠臣义士在强敌面前,凛然无惧,振臂一呼,可以挽国家社稷于将倾,在奸臣小人面前却往往束手乏策?

北宋名相富弼经常说:“君子和小人相处,一定不能得胜。君子不能得胜,就洁身而退,乐于正道没有怨恨。小人不能得胜,就互相勾结、挑拨、散布谣言,千方百计,一定要获胜才罢休。”

苏辙上书给宋哲宗说:“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在一起必然争议。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为什么呢?小人贪利不怕羞耻,抨击他们很难离去,君子们洁身好义,受挫折就选择引退。”

“等到小人得志,就放肆毒害善良之人,希望天下不乱,是不可能的。”富弼说。

“君子敢于冒犯皇上劝谏直言,违背陛下的意愿,退职甘心家居而食,这是替国家打算,而不是为自己打算。小人好自结朋党,培植势力,排挤正人君子,心甘情愿地说一些假话,一切都顺从陛下的旨意,于是分取陛下的官职爵位,这是替自己打算,而不是为国家打算。”这是南宋大臣姚希得入朝应对,分析君子小人、邪恶正义的区别时所说。

那么作为执政者,该如何做呢?《宋史.蒋重珍传》有一段君臣对话可作借鉴。皇帝说:“人主的职责没有别的,只要辨别君子和小人。”大臣蒋重珍对其说:“小人也指君子为小人,这就难以分辨了。人主应当精心挑选有声望的,安排他们在要害部门,公论天天听,定会清楚君子的姓名、小人的情况。”#

责任编辑:杨丽海

更多内容: 大纪元史海钩沉频道,向读者介绍中国和世界历史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7/8/30/n9582882.htm

文学世界 | 组诗:三光

日出扶桑一丈高,
海潮叠浪筑金桥,
通天老道辉煌淡,
红火临风雪上烧!

梦来月上种无忧,
破雾耕云善满秋。
笑果盈盈神自在,
诗翁题趣桂花楼!

星子棋天楚汉争,
银河漫卷渡奇兵。
天门挤破旌旗灿,
王主归来点御乘!@*

责任编辑:林芳宇

更多内容: 大纪元文学世界频道,向读者介绍各类诗词歌曲,包括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诗词;古典、现代散文随笔、小说大观、斐然成章、文学常识、外国文学等;让您开卷有得。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7/8/30/n9582373.htm

文学世界 | 诗歌:丁酉秋

秋来天气爽 暑去水清凉
日照果熟肥 风涌稻浪黄
农家备车马 别误谷入仓@*

责任编辑:林芳宇

更多内容: 大纪元文学世界频道,向读者介绍各类诗词歌曲,包括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诗词;古典、现代散文随笔、小说大观、斐然成章、文学常识、外国文学等;让您开卷有得。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7/8/30/n9582363.htm

人物春秋 | 弃5星饭店高薪 印厨师亲做200万顿餐点济贫

【大纪元2017年08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陈俊村综合编译)印度一名年轻男子克瑞希南(Narayanan Krishnan)放弃了高薪的厨师工作,每天为几百名无家可归的人准备餐点,10多年来已经免费供应200多万顿饭。这种济世救人的精神,使他荣获CNN评选为2010年的10大英雄之一,2014年更获国际人道奖项,并成为获奖电影的主人公。

克瑞希南于1981年出生在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的马杜赖(Madurai)。在2002年时,年仅21岁的他已经是一名优秀的获奖厨师,并在一家高级饭店任职。他后来得到前往瑞士一家5星级饭店工作的机会。

在远赴欧洲之前,克瑞希南回到家乡探视父母,没想到这趟旅行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表示,他到一座庙宇参拜时,看到一个在桥底下的老年男子在吃自己的排泄物充饥,这令他大为震惊,而且心痛不已。自此,他开始为该名老人准备食物,并决定这就是他一生要做的事。

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href=https%3A%2F%2Fwww.facebook.com%2FCNN.Hero%2Fphotos%2Fa.116691088397989.14355.116689558398142%2F570884912978602%2F%3Ftype%3D3&width=600&show_text=false&height=559&appId 

身处上层社会的克瑞希南原本会有成功的厨师生涯,但他却毅然决然地在一个星期之内辞去优渥的工作,执意将毕生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克瑞希南于2003年成立了非营利组织Akshaya Trust接受捐款,希望结合众人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这些年来,他已经提供超过200万份膳食给穷困潦倒、无家可归和被家人抛弃的游民,甚至帮他们洗澡和整理仪容。

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href=https%3A%2F%2Fwww.facebook.com%2FAkshayaTrust%2Fphotos%2Fa.175448325807452.41067.112183298800622%2F863383627013915%2F%3Ftype%3D3&width=600&show_text=false&height=450&appId 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href=https%3A%2F%2Fwww.facebook.com%2FAkshayaTrust%2Fphotos%2Fa.175448325807452.41067.112183298800622%2F863383713680573%2F%3Ftype%3D3&width=600&show_text=false&height=450&appId 

克瑞希南每天4点起床,开始与他的团队为400多名“客户”准备伙食,然后开车四处分送。他经常顶着高温工作,面对因罹患精神疾病而出现敌意或偏执狂的人,但这些困难的情况只会强化他的决心,不会动摇他的意志。

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href=https%3A%2F%2Fwww.facebook.com%2FCNN.Hero%2Fphotos%2Fa.570885492978544.1073741826.116689558398142%2F570885056311921%2F%3Ftype%3D3&width=600&show_text=false&height=505&appId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href=https%3A%2F%2Fwww.facebook.com%2FCNN.Hero%2Fphotos%2Fa.116693765064388.14361.116689558398142%2F116693848397713%2F%3Ftype%3D3&width=600&show_text=false&height=383&appId 

由于Akshaya Trust所获捐款无法支付所有开销,克瑞希南必须以自己的钱因应,这使他几乎身无长物,所幸他的父母还能供应他生活所需。受儿子的感召,克瑞希南的母亲也支持他的义举。她对他说:“你喂饱这些人(指游民和穷人),后半生我负责养你。”

克瑞希南的故事和精神感动了许多人,也使他于2010年荣获CNN评选为年度10大英雄之一。

2014年,克瑞希南则获得“THE ONE”国际人道奖的第二名。他也成为名导Jesse Roesler执导的纪录片《扔海星的人》(The Starfish Throwers)的三位主人公之一,该片获得2014年纳什维尔国际电影节(NaFF)NPT人道精神奖。

克瑞希南说:“我希望救助我的人们,这是我生存的目的。”他认为,生命的最终意义是施予。人们一旦开始施予,就会感受到施予的快乐。

责任编辑:毕儒宗

更多内容: 人物春秋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4/2/7/n4077454.htm

文学世界 | 诗歌:醉秋

萧瑟秋风卸夏妆,
林花谢尽菊花黄。
醉卧东篱看菊舞,
举杯邀月送雁行!@*

责任编辑:林芳宇

更多内容: 大纪元文学世界频道,向读者介绍各类诗词歌曲,包括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诗词;古典、现代散文随笔、小说大观、斐然成章、文学常识、外国文学等;让您开卷有得。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7/8/30/n9582356.htm

文学世界 | 天雪:禅定(五绝)

月下花间坐
凝神屏气祥
心泉连广宇
玄紫润华香@*

责任编辑:林芳宇

更多内容: 大纪元文学世界频道,向读者介绍各类诗词歌曲,包括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诗词;古典、现代散文随笔、小说大观、斐然成章、文学常识、外国文学等;让您开卷有得。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7/8/30/n9582330.htm

人物春秋 | 英国女王手提包里的秘密

【大纪元2017年08月30日讯】(大纪元英国记者站报导)英国女王无论出现在哪里,左手臂上都会挎著一个手提包。女王手提包里面都有些什么,是英国人非常喜欢议论的话题。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还有人披露女王用手提包向她的工作人员发送暗号,比如,如果女王把它放在桌子上,表示她会在接下来的五分钟内起身离开;当她把它放在地板上时,则是需要她的女助理过来解围。但女王的手提包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

一个王室传记作者莎莉‧贝德尔‧史密斯(Sally Bedell Smith),曾在一本《伊利莎白女王:宝座后面的女人》(Elizabeth the Queen: The Woman Behind The Throne)的书中,披露了女王手提包里面都有些什么。

一、口红和小镜子

EPSOM, ENGLAND - JUNE 02: Queen Elizabeth II arrives at The Derby on June 2, 2012 in Epsom, England. For only the second time in its history, the UK celebrates the Diamond Jubilee of a monarch.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celebrates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her ascension to the throne. Thousands of wellwish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have flocked to London to witness the spectacle of the weekend's celebrations. The Queen along with all the members of the royal family will participate in a River Pageant with a flotilla of 1,000 boats accompanying them down the Thames, a star studded free concert at Buckingham Palace, and a carriage procession and a Service of Thanksgiving at St Paul's Cathedral. (Photo by Peter Macdiarmid/Getty Images)
王的手提包里面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就是小镜子和口红( Peter Macdiarmid/Getty Images)

史密斯表示,女王的手提包里面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就是小镜子和口红,人们都知道,女王会在餐桌旁涂口红。她在书中写道:“在午餐或者晚餐的最后,甚至是使用镀银的古式瓷器的晚宴上,她都有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不同寻常的习惯,打开包,拿出小镜子、重新涂口红。”

史密斯的书中还说,美国前第一夫人劳拉‧布什曾经在一次华盛顿女士的午餐会上做出了类似的举动,然后她对其他在座的女士说“女王告诉我,可以这样做”。

在另外一本名为《女王的手提包和其他王室秘密》的书中提到,在女王的手提包中永远会带着一个金属化妆盒,这是她的丈夫菲利浦亲王在60多年前送给她的结婚礼物。使人怀疑女王是否就是用菲利普亲王送给她的化妆盒当小镜子涂口红?

二、金属钩子

LONDON, ENGLAND - JULY 12: Britain's Queen Elizabeth II, and King Felipe VI of Spain attend a State Banquet at Buckingham Palace on July 12, 2017 in London, England. This is the first state visit by the current King Felipe and Queen Letizia, the last being in 1986 with King Juan Carlos and Queen Sofia. (Photo by Dominic Lipinski - WPA Pool/Getty Images)
国女王无论走到哪儿的餐桌用餐,都会拿出这个挂钩,将她的手提包挂在桌边( Dominic Lipinski – WPA Pool/Getty Images)

最让人惊讶的,是女王的包里有一个S形的金属挂钩,英国女王无论走到哪儿的餐桌用餐,都会拿出这个挂钩,将她的手提包挂在桌边。

一名曾经在女王的亲属家赴宴的客人的回忆,他(她)看到女王从包里拿出一个带有钩子的塑料吸盘,向吸盘上吐了几下口水,然后把吸盘贴在桌子下面,这位客人感到非常惊讶。

三、老花镜

LONDON, ENGLAND - JUNE 12: Queen Elizabeth II speaks to guests attending "The Patron's Lunch" celebrations for The Queen's 90th birthday on The Mall on June 12, 2016 in London, England. 10,000 guests have gathered on The Mall for a lunch to celebrate The Queen's Patronage of more than 600 charities and organisations. The lunch is part of a weekend of celebrations marking Queen Elizabeth II's 90th birthday and 63 year reign. The Duke of Edinburgh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Royal Family are also in attendance. During the lunch a carnival parade will travel down The Mall and around St James's Park. (Photo by Arthur Edwards - WPA Pool/Getty Images)
女王的花镜是Silhouette牌子,她喜欢半透明,柔软的塑料框架。(Arthur Edwards – WPA Pool/Getty Images)

女王于1982年首次在阅读演讲稿之前,从她的提包里拿出一副老花镜,之后花镜成为她总是携带的必需品之一。女王的花镜是Silhouette牌子,她喜欢半透明,柔软的塑料框架。
//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四、钢笔

WINDSOR, ENGLAND - APRIL 20: Queen Elizabeth II and Prince Philip, Duke of Edinburgh visit the Queen Elizabeth II delivery office in Windsor with Prince Philip, Duke of Edinburgh on April 20, 2016 in Windsor, England. The visit marks the 500th Anniversary of the Royal Mail delivery service. The Queen and Duke of Edinburgh are carrying out engagements in Windsor ahead of the Queen's 90th Birthday tommorow. (Photo by Chris Jackson - WPA Pool/Getty Images)
WINDSOR, ENGLAND – APRIL 20: Queen Elizabeth II and Prince P女王总是用自己随身带的一支钢笔( Chris Jackson – WPA Pool/Getty Images)

任何人需要女王签署文件,一定会记得准备一支钢笔,但女王陛下其实不会使用别人的笔,她总是用自己随身带的一支钢笔。

五、五镑或者十镑纸币

虽然女王的身份意味着她不需要像我们其他人一样携带现金或银行卡,但在周日出门的时候,女王包里会多出一张叠的整整齐齐的五镑或者十镑钱,用来捐给教堂。她的工作人员会把这张钞票事先折叠好,有女王头像的那一面朝外。

六、家庭照片

《女王的手提包和其他王室秘密》一书中还披露,女王的包里有她的子女送的多个护身符,还有家人的照片,包括一张她最珍爱的安德鲁王子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安德鲁王子在参加1982年马岛战争后大难不死、安全回国后拍摄的。

七、薄荷糖

在英国,薄荷糖是参加社交场合的人都经常随身携带的小物, 可以提神醒脑并使口气清新。

八、手帕

女王是高贵和优雅的代名词,但女王也是人,偶尔也会需要用手帕。

在《伊利莎白女王:宝座后面的女人》书中,女王随身携带的手提包被形容为是她的“安慰毯”。

书中还说,女王的侍女负责携带其它的必备品,比如备用的手套、还有用于紧急情况的针线以及别针。

女王最经常使用的手提包是Launer牌的经典设计,晚上出门的时候则会使用一些比较小的晚礼包。

Launer是御用品牌,是英国最负盛名的手工皮具,1968年起为王室供货,1981年获得王室徽章,开始为女王生产皮包和皮具以及小饰品。女王拥有的Launer包包有200多个。

这个品牌的风格是不花哨,典雅大方,尊重传统。女王的皮包都是经过特别订制的,因此普通人是不可能拥有与女王一模一样的包包的。但是Launer公司曾经推出比女王的包稍微小一些的包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责任编辑:李景行
//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更多内容: 人物春秋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7/8/30/n9581251.htm

文学世界 | 小说:有一个藏族女孩叫阿塔(22)

【大纪元2017年08月30日讯】龙泉山位于成都远郊,加上路上堵车,我花了近三个小时才赶到。进山后,发现这里满山遍野桃花盛开,桃树林里到处摆着麻将桌,坐满了搓牌的人,劈哩啪啦的撞牌声嘹亮、清脆。我在一家僻静的茶馆找到了阿塔,她坐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头发凌乱,神色仓皇,面前放了一杯茶,也没喝几口。

毫无疑问,她是在逃避什么。

一看见我,阿塔就站起来,要我别说话,紧紧挽住我的胳膊朝外走,一直走到车跟前她才说:

“我想坐后座。”

她躬身钻进车时,回头对我说:“你也来吧!”

这时我才发现她没有穿鞋。阿塔要我把车门锁上,然后扑进我怀里,脸蛋贴住我的前胸,还不时地来回摩擦著,我感觉像抱着一只温顺的羊羔。

稍停,我问:“你脚上的皮鞋呢?”

阿塔说:“奔跑时鞋后跟折断了,我直接甩掉,这样跑起来更快。”

我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惊异地问:“跑?为什么要跑?不是撞上鬼了吧?”

“我是撞上了鬼。”

阿塔坐起身子,惘然若失的眼神里晃动着痛苦:“昨晚我对你说过我要去见一个人,这是最后的希望。他曾经多次许诺要帮我,我找他,是相信他能帮上忙,因为—”阿塔停顿了几秒钟:“他是公安局副局长。”

“你怎么认识他的?”我好奇地问。

“那是一年前,也和你一样,他在拉萨酒吧会朋友时遇见了我。”

“他对你肯定紧追不放吧?”

“我哥首先反对,没什么理由,只要是汉人他都反对。我也不喜欢这人,第一次见面他就大谈他和他老婆的关系多么多么坏,他又是多么多么想离婚。有一阵,他天天打电话约我吃饭,我能推就推,实在没办法了,就叫表妹陪着我去。”

“你就不怕得罪他?”

“能不怕吗?他要想整我,我就没法在成都立足了,他甚至可以找个碴儿把我抓起来。我只能尽可能的委婉,顾全他的面子。有一次在电梯里,他强行搂住我、吻我,我也忍受了。今天上午见到他,开始时我急不择言,他的热情很快就让我平静下来。我们先聊了别的事,然后我谈到来意,请他帮忙——”

“我正想问问你呢,”本来看着车窗外的阿塔这时把头转向我:“副局长边听边不停地说,好说、好说,这是什么意思呀?”

我立马答道:“他的意思是,可以帮忙,但有条件。”

阿塔低下头去,声音微弱地说:“难怪。”

阿塔不愿再往下说,我坚持要听。虽然我已经猜到后来发生了什么。我早听说过这个副局长,坊间称他“花花局长”。他看中的女人多为女艺人、女大学生、女下属、女老板。这些女人甘愿为他脱衣解带,就因为他有权有势。谁敢不从,他就威胁:“我能让你一家人是咋死了的都不晓得。”所以呢,他一直玩儿的得心应手。

阿塔抹去眼眶盈满的泪水:“一听我讲完,副局长就说他今天休息,要带我去龙泉山看桃花。我想得很简单,去就去吧,无非是陪他到山里转一圈,藉这个机会我希望多跟他谈谈藏人的处境,只要争取到他的同情,他就会尽心尽力帮我。”

我驾着车往城里开,边听阿塔讲述随后的遭遇。我的脑海里片刻不得安宁,像惊涛拍岸般翻腾汹涌著,手因为气愤而发抖,几乎把不住方向盘。

副局长把阿塔带到一家名为桃花山庄的酒店,声称先“休息”一下。阿塔见他要开房,情知上当,死活不肯去。副局长于是说:“那就回车里吧。”

他把阿塔推进后排座位,锁住车门,两眼故作深情地注视着阿塔,一面说:“放心好了,只要是在成都这个地盘上,我一个电话就能帮你搞定。”一面拉起阿塔的一只手,放在他的大腿之间,要阿塔抚摸。阿塔想挣脱,副局长紧按住不放,强迫阿塔去揉弄。阿塔拼力抽回手,副局长变了脸色,呵斥阿塔:

“你不要不懂事。”

他解开皮带,把外裤、内裤一齐脱至膝盖处,亮出下身,用手抓住阿塔的头往下压。

阿塔告诉我,当时她已下决心,如果实在无法脱身,她就咬!真可谓千钧一发,忽然阿塔灵机一动,对副局长说:“你去开房吧,在车里我感觉不舒服。”

副局长这才放开阿塔,拉上裤子,开门下车。阿塔趁此机会打开另一边的门,连跑带跳地跑掉了。

我怒火中烧,大吼著:“我要去告他!”

阿塔劝我咽下这口气。

“此人大权在握,又心狠手辣,更何况官官相护。再说了,我也空口无凭。”

说着、说着,阿塔哭了起来,我把车停到路边,俯过身搂住她,吻着她的泪眼说:“我知道你受委屈了……”

我还没说完,阿塔的双肩开始剧烈抖动,她抽搭著打断我的话说:“不要再提这件事了,我已经不去想了,我伤心,是因为后天,一想到后天我就发慌。”

她哆嗦着摸出手机,开始拨号。

我问:“打给嘎登?”阿塔点了下头。

我阻止了她。

阿塔不解其意,泪眼迷濛地看着我。

我边开车边说:“锦江会所的黄老板欠我一个情,昨天刚听说,他跟主管公安的副省长关系不错。”

阿塔明白过来,转悲为喜:“噢,张哥!”但马上又开始担忧:“你还是不要卷进来,搞不好,会上黑名单的。”

阿塔的这分真诚、好意,令我更感义不容辞。我粗声大气地说:“事到如今,再袖手旁观,我真没脸做你的张哥了!”

我把阿塔送回家,直接去了锦江会所,天已大黑。黄老板出来迎我,会所里宾客如云,我们进到一个没人的单人包厢,黄老板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厚厚的信封交给我:“这是七万元,你点一下。”

我没接:“这钱我就不要了,你留着,用来打点‘关系’。”

黄老板疑惑不解地看着我。

我忙说:“还有点事,想请你……”

没等说完,黄老板就爽快地回答道:“没问题,只要我能办到的。不过——”

他把信封塞进我手里。

“这钱,你还得收下。”

我把信封放在桌上,接着谈起发生的事,希望他能打通关节,把四名藏人从公安局里“捞”出来,越快越好。

黄老板精明能干,处事老道。他边听边插话问了我一些细节,然后拿出一本记事本翻看着,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各色关系人的地址、电话。他点燃一支烟,慢慢吸著,想着。

我性急地问:

“那个收你贯耳瓶的副省长,不就是管公安的吗?”

黄老板吐出一口烟来,漫不经心地说:“这点小事,何劳副省长大驾。”

他阖上记事本说:“我来想办法吧。”

我知道不该这样问,还是忍不住地说了:

“你到底有没有把握?”

这话明显刺伤了黄老板,但他仍旧挂着笑脸说:“明天中午你就等著听好消息吧!”

一颗定心丸下肚,我起身告辞。我俩的目光几乎同时落到那个装钱的信封上。

我抢先说:“还是留下吧,需要破费的地方不会少。”

黄老板含混不清地应了一声,不再推辞。

大约是听到我开门的声响,阿塔已经在门廊里等着我了,目光在我脸上搜索著,似乎在紧急地探询:好消息,坏消息?我装出愁眉不展的样子,故意避开她的目光,走进客厅。阿塔没有跟着进来,身体软软地靠着门框,头耷拉着,似乎连说话的力气也失去了。

我不忍心再捉弄她,乐呵呵地冲她喊:“快去倒青稞酒来,我要和你共饮,我要听你唱歌!”

阿塔仍然没弄明白,傻乎乎地望着我。我就把黄老板说的“等著听好消息”这句话,接连重复了两遍。阿塔举起双手欢叫着,跑过来捏拳如擂鼓般砸在我身上,边喊:“叫你骗人!”又急着要给嘎登去电话,我说你先别打,明天下午一块儿过去,让他来个惊喜万分。

第二天一早我去了公司。总也静不下心来,整个上午没做什么事。到了中午,黄老板没来电话。下午,仍然听不到消息。我心急如火但又不好意思去催问,还担心阿塔胡猜乱想,正琢磨着要打电话给她,忽然办公室门外传来阿塔跟文秘的说话声,接着她推门进来,面容有些憔悴,头发也显得凌乱。

我迎着她问:“在家里坐不住啦?”又宽慰说:“黄老板那边估计碰上点麻烦,没啥大不了的,静候佳音吧。”

“我觉得你过于乐观。”

“黄老板办事牢靠,要是没有信心,他敢打保票?”阿塔走到我跟前,把头靠上我的肩,我轻轻攥住她的手。

“你是怎么来的?”

“叫计程车。”

“那些司机不是见到藏人就绕开吗?”

“谁叫我是美女呢!”

我浅浅地笑了。

聊了一会,心绪依然难安的阿塔又忍不住问:“看你的面子,黄老板大概会尽力,那些掌权的官员呢?他们都是汉人,有几个愿意像你一样帮助藏人的?”

阿塔还挣扎在几乎被副局长强暴的惊惧中。不过我有自信,我要阿塔别忘了,当官的一个个见钱眼开。

直到快吃晚饭时,终于等来了黄老板的电话,他要我马上过去。阿塔急呼呼地说:“我也要去,我要去嘛。”

我稍作迟疑,答应了。

(待续)@#

──节录自《有一个藏族女孩叫阿塔》/自由文化出版社

责任编辑:马鑫

更多内容: 大纪元文学世界频道,向读者介绍各类诗词歌曲,包括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诗词;古典、现代散文随笔、小说大观、斐然成章、文学常识、外国文学等;让您开卷有得。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7/8/30/n9581614.htm

正见网 | 应国家卫生部邀请 秘鲁法轮功学员在社区教功

二零一七年八月,秘鲁法轮功学员接到国家卫生部的正式邀请,希望他们参加八月二十五日在首都利马北部果玛斯(COMAS)区公民之家(CENTRO CIVICOMUNICIPAL COMAS),由卫生部与果玛斯市政府联合举办的老人服务日社区活动,介绍法轮功。此前,国家卫生部的主管已对法轮功有所了解,非常感兴趣,曾多次跟学员联系,告知要安排时间让学员教授功法。
来自北部周边的多个老人团体和社团踊跃参加这个老人服务日社区活动,四、五百人一下子把简易会场挤得满满的。会场周围的展位,都是以为老人服务的主题设的项目,如营养食品、眼保健等。

更多内容: 正见 http://www.zhengjian.org/23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