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6年05月

文学世界 | 组图:希特勒不想让你看到的照片

【大纪元2016年05月30日讯】(英文大纪元记者Jack Phillips报导,张小清编译)阿道夫‧希特勒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一组留影未曾想要公之于众。这位纳粹德国独裁者形容这些照片“有损人的尊严”。

//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

当时,希特勒在德国一个啤酒屋中排演演讲,他打着各种手势,让私人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拍下照片,显然是为了鉴别哪些姿态效果比较好。

//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

//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

这些照片直至霍夫曼出版回忆录《希特勒是我的朋友》(Hitler Was My Friend)时才见天日。霍夫曼于1957年去世,享年72岁。

//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

“他这样做非常合情合理。”历史学家罗杰‧摩尔豪斯(Roger Moorhouse)向英国《每日电讯报》表示。

“我们现在看希特勒的形象几乎是个小丑,而当时他很能魅惑人,让人们笃信他会带他们回归伟大时代。”摩尔豪斯接着说,“他绝对是个有感染力的公共演说家,这些照片显示,那是他很下功夫的事情。”

//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

//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

//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

“你现在听他的演讲,他在咆哮狂言,而我们知道他的演讲方式曾非常有说服力。”摩尔豪斯接着说,“这些照片让我们一窥他的排演过程。他是个演员,排练手势是为了得到听众的某种特别反应。他用自己的形象做试验,并要霍夫曼拍下照片给他过目。然后,他会说:‘不,这看起来很蠢’,或者‘我再也不做这个手势了’。”

这些照片显然没有打算和公众见面。摩尔豪斯评价,从这种做法来看,希特勒是个颇为现代的政治家,很看重自己的公众形象。

责任编辑:茉莉

更多内容: 文学世界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6/5/30/n7945641.htm

文学世界 | 彩绘生活(276)穿越咖啡香的友谊

淡彩速写 / 咖啡杯见面礼(图片来源:作者 邱荣蓉 提供)
淡彩速写 / 咖啡杯见面礼(图片来源:作者 邱荣蓉 提供)

曾经,我是不喝咖啡的。那时候台湾的“咖啡文化”还没启蒙,大街小巷少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咖啡馆、更没有超商普及的平价咖啡;在咖啡馆里喝咖啡,相对当年生活水平算是昂贵消费。

当时小姑久居美国,偶尔回台会特别带上2瓶罐装的“即溶咖啡”送给我们。先生年轻时就喜欢喝咖啡,每回在家冲上一杯,咖啡香气顿时在狭小的客厅里飘散开来……久久不散!我虽然乐于闻香却没勇气喝,曾经尝试的喝了一杯,却让我心悸、甚至失眠,从此我再也不想要喝咖啡了。

没想到后来的我喜欢喝咖啡、甚而爱上咖啡馆,是因为“你的友谊”传送了奇妙的咖啡香给我,让我一向视为畏途的“咖啡因”,竟然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如今差不多20多年了,我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过去兼差熬夜画图,为了提神曾经一天喝过3杯咖啡,现在迈入老年前期,为了健康着想,每天晨间一杯热咖啡是我最享受的开心时刻。

还记得在台北上班,与你同事的那几年,你才来办公室不久,每逢下午茶时间,你随手冲泡的咖啡香,居然勾起我不敢喝咖啡的往事。你听了后半开玩笑的说:“平常我喜欢在咖啡馆喝咖啡、顺便阅读,在办公室改喝“三合一”是为了方便。何况“三合一”咖啡因很少,白天到晚上睡觉的时间还很长呢,你不用担心会失眠哪!要不要先试喝半包看看?”

你飘送的咖啡香和简明的说服力,顿时让我着迷又心动,一种豁出去的勇气我姑且试饮了半包;没想到喝完直到回家,真的不会心悸也没失眠!这样的新发现,让我从隔天以后的下午茶时间,渐渐从半包“三合一”变成一包“三合一”,也爱上了办公室里只有我和你独享的咖啡香。

从此,我开始留意不同品牌的三合一咖啡包,也喜欢选购店家陈列的咖啡杯组;总觉得就算是品尝平凡普通的三合一咖啡包,经由美丽好看的咖啡杯盛装起来,就能让美味加分,心情显得格外优雅迷人!于是,在办公室和家里,我都放置了用心挑选的咖啡杯和喜爱的即溶咖啡。

想不到之后,公司营运不善被迫倒闭,老板连薪水都发不出来,和你同事了5年多,我们只好无奈的各奔西东,另觅良木而栖了。近年,我辗转和先生回家乡创业开起“面食小馆”,平常爱利用午休时段上住家附近的咖啡馆,忙里偷闲转换一下心情,偶尔也带学生在咖啡馆里画画。这时候我早已不喝三合一咖啡包了,而喜欢品尝香醇的“黑咖啡”!偶而也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过往那段在办公室里,与你一同闻香的午后时光。

拜时代进步之赐,去年我居然在茫茫“网海”里寻觅到你的踪影,相认至今一年来,我们相约每月一天当作“叙旧咖啡日”;在这一天里,闻香喝咖啡、聊心情、聊故事、偶尔心血来潮也相互砌磋画艺。

没想到这样每月相聚一次的咖啡日,忽然间变成生活里独特的篇章,寻觅气息相通让人心灵安顿的咖啡馆,顿时变成平凡日子的美丽逗点,每回你我在温馨的咖啡馆里互拍留影、聊起家里寻常的生活琐碎与点点滴滴,或描绘记录咖啡馆里的吃食景点,更让我讶异的是:竟然因着咖啡香,徐徐穿越了飘送著20余年之久的友谊啊!

翻著一年前所画的生活速写,记录当天饮食和你送的咖啡对杯。那天是我们 20年后透过“脸书”,2人相约在过去上班公司附近的咖啡馆见面,重逢的时刻多么让人开心!一如我此时的心情,期盼每月相聚的咖啡日,恒久不变、岁岁年年,让这难得的缘分继续恋着咖啡香在时空中穿行。 @

责任编辑:林芳宇

更多内容: 文学世界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6/5/30/n7945779.htm

史海钩沉 | 【文史】方孝孺案被夸大 朱棣蒙冤数百年

方孝孺,明朝著名文学家,曾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即便是一些长辈学者,也自叹不如。明太祖时,召见了方孝孺,见其举止端庄,学识渊博,十分欣赏,便命其为陕西汉中府教授。后太祖的儿子蜀王朱椿听说他很贤能,就聘为世子师。建文帝即位后,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并处处听从他的建议。可以说,建文帝对他有知遇之恩。

靖难之役中,方孝孺曾多次给建文帝出主意,力图消灭燕王朱棣的力量。朱棣经过四年的征战,最终承天命,进入明朝都城南京。建文帝的旧臣,除了少数自尽、离开京城或不归降外,众多大臣都归附了朱棣,方孝孺就是少数的拒绝归降者。当时方孝孺已经是名闻天下的第一大儒,其学识品德为四海所称颂。朱棣起兵时,辅佐他的道衍就曾对他说,“城破之日方孝孺是决不会投降的,但万万不能杀他,否则天下读书种子将会灭绝。”朱棣点头答应了。

605px-Anonymous-Ming_Chengzu
明成祖朱棣著衮龙袍全身像(公有领域)

 

朱棣进入南京后,先是以礼相待,下令启用方孝孺,并请其撰写登基诏书,方孝孺不肯,披麻带孝上殿,且哭且骂,激怒了朱棣。朱棣随即下令,将他与其他一些不归顺的建文帝旧臣一并处死,还灭了族。《明史》载:“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齐泰、黄子澄是建文帝时力主削藩的始作俑者。而关于“夷其族”,流传至今的一种说法是方孝孺被灭了十族,包括他的门生。

《方正学先生逊志斋集》之方孝孺像(公有领域)

 

对于方孝孺的行为, 一种看法认为他是忠君,死得其所;一种认为是愚忠,因为建文帝软弱无谋,无一可用,亦无一成功;一死已足可以谢故主,不必激怒燕王,使得家族被灭。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天象已变,前朝臣子不从新君,那就只能有不太好的归宿了。

一个问题是:方孝孺真的被灭了十族吗?“四库”版《明史本纪》中如此叙述道:“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 。

无论是原本《明史》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朱棣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明代焦竑著的《玉堂丛语》里写的是方孝孺“不屈死”。关于朱棣威胁灭方孝孺十族的对话也不曾见到。《明史》还载,方孝孺与其弟方孝友一同被杀,其后,方孝孺的妻子郑氏与四个儿子中的两子方中宪、方中愈上吊自杀,两个女儿亦跳入秦淮河自尽,这也不是被朱棣“夷族”。

而《明史》中虽提及了方孝孺本族的人被杀的信息,但没有提到方孝孺母族、妻族等人被杀的任何消息。值得注意的是,《明史》中还有方孝孺第十族——门人和朋友的信息:“永乐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此外,生活在明成化年间宋端仪撰写的《立斋闲录》、《革除录》等关于建文忠臣的书中,也只是有“夷其族”却没有“灭十族”的说法。《立斋闲录》还在“夷其族”后边列出了被“抄扎人口八百四十七人”的名单,基本都是方家父系这一系的,并未见有母系和妻系的人名被列出。显然,也没有理由表明,宋端仪要刻意隐瞒方家母系和妻系的被害者姓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是被“抄扎”,即查抄没收,并没有说是被杀死。同样,关于建文帝的野史也都没有关于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

而在明成祖朱棣之子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即为方孝孺等建文旧臣平反正名,方家找到了其堂兄方孝复,并将其赦免。万历十三年三月,万历皇帝还释放了因方孝孺连坐的戍边后裔,这些分别被流放到浙、赣、闽、粤、蜀等地的人数有一千三百余人。这说明方孝孺及部分族人虽然被杀,但并没有达到“灭族”的程度,极有可能很多是被查抄、流放,否则无法解释明仁宗和万历年间的赦免。

那么,“灭十族”的说法究竟如何出现的?近代有人考证,最早记载方孝孺被诛十族的书籍是在明正德年间祝枝山所写的《野史》中,而其信息来源是年幼时听长辈们聊天时的记忆,因此不足为凭。而清朝初年,民间史学家谈迁的《国榷》中也未见“灭十族”的说法。直到清朝一统天下后,这种说法出现在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等书中,并逐渐广为流传。

另《方何宗谱》卷首记载:方孝孺位列翰林侍讲。父亲遭杀后,幼子圣公由浙江台州迁往安徽歙县,生四子,长子通公后迁至安徽庐江,改姓何。何氏后发展成为一个大族,在明清时都有做官之人。

多方证据显示,方孝孺被“灭十族”应是夸大的说辞,朱棣在这一点上也确实被冤枉了几百年。@#

责任编辑:张宪义

更多内容: 史海钩沉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6/5/28/n7939243.htm

文学世界 | 文苑逸事:“猴獐”相嘲

“猴獐”相嘲

四个采药人,上山挖草药,寄宿在一户猎人家里。四人当中,恰好两个姓张,两个姓侯。二张同床,其中一个老爱翻身,致使另一个也睡不安生,口中大发牢骚。次日清早,姓侯的念对取笑两个姓张的:“二獐(张)同床,东獐翻身西獐咒。”到爬山时, 一个姓侯的稍胖,在前头喘气,另一个姓侯的在后叫:“快上呀!快上呀!”两个姓张的念出下联,回敬两个姓侯的:“两猴(侯)爬山,前猴喘气后猴吼。”

四个人哈哈大笑,爬山也不觉得累了!

秀才被羞

四川武胜县龙女寺的河对面,有一座“水月观”。据说当地的某甲秀才,平时大言不惭,目中无人。他曾出一上联,求对:“水月观,鱼跃兔走。”某乙秀才对道:“山海关,虎啸龙吟。”

接着,某乙秀才也出一上联,要甲秀才对,联云:“红罗帐里,有心戏嫂嫂。”甲秀才看后,吓得面如土色,久不能对。原来,甲秀才有偷嫂的阴私。最后,乙秀才代为对出下联:“黄泉路上,无脸见哥哥。”

甲秀才,从此改邪归正。乙秀才对他又十分友好起来。@*

责任编辑:林芳宇

更多内容: 文学世界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6/5/30/n7945767.htm

人物春秋 | 祖籍江苏在美赫赫有名 朱氏三兄弟成长历程

【大纪元2016年05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梁义综合报导)朱家兄弟三人,老大从小成绩优异,老二成绩平庸,老三叛逆高中辍学。但最终三人不仅都上了名校,并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老大是名校斯坦福大学的医学系教授,老二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老三成为美国顶尖律师。下面就是励志的朱氏三兄弟的成长故事。

三兄弟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朱汝瑾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并取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工博士学位,母亲李静贞也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朱父得到一所美国中西部名校的教职,夫妻俩在美国中西部安家。

老大Gilbert快上小学时,三兄弟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举家从熟悉的美国中部的密苏里州搬到纽约长岛。这里有非常好的公立学校,校风很好,且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 朱父转到了纽约一所普通理工学院任教,朱母为了三个孩子的教育作了家庭主妇。

老大Gilbert

老大Gilbert 上学时成绩优异,一直是班级第一名,在长岛花园中学这所优异的学校,始终保持总平均分数的最高纪录。

Gilbert高中毕业后顺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物理。本科毕业后顺利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并取得MIT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又考入哈佛大学医学院学医,并取得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从事癌症研究。

老二Steven

相对于老大的优异,老二Steven成绩普通,时时处于哥哥的光环之下,上中学时,兄弟俩都在长岛花园中学,老师常常对老二说:“你是Gilbert 的弟弟,希望你也能像哥哥那样学得拔尖。”

这使Steven感到压力,也有些不自信。但父母从不指责他,而是称赞他学的也好, 并有自己的特色。听了父母鼓励的话,老二很快就恢覆了自信。

学习成绩不拔尖的Steven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刚结束幼儿园生活就对制作塑料模型飞机和军舰产生浓厚兴趣。家中的沙发上、地板上放的都是他组装的飞机、坦克、军舰等。到了小学四年级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安装工。家中客厅里的地毯上常常堆放着数以百计的金属梁架和微小的螺母及螺栓,并得到了母亲的理解和支持。

朱隶文儿时与母亲合影。(朱隶文个人传记)
朱隶文儿时与母亲合影。(朱隶文个人传记)

Steven同时对体育运动颇感兴趣,经常和邻居家小孩们开展一些非正式比赛,包括玩触身式橄榄球、棒球、篮球,偶尔也玩冰球,并自学了撑杆跳。

Steven高中毕业时,父亲并不赞成他进大学学物理,因为物理学领域里强手林立挑战太大,更倾向于善于绘画的儿子应该去学绘画与建筑类专业。但对物理情有独钟的Steven没有采纳父亲的劝告,大学时还是选择了攻读物理学专业,而父亲最终还是尊重儿子的选择。

据Steven自述,由于自己高中里获得的平均分数A相对较少,被常春藤大学联盟拒之门外,最终进入了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大学就读。相比起来,哥哥朱筑文当时正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另有两个表兄在哈佛大学,还有一个表姐在布林·莫尔学院。

进入大学后,Steven的求知欲爆发, 其导师尤金.科明斯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大师,Steven毛遂自荐当他的助手,被科明斯教授称做自己教过的最聪明学生之一。

毕业后,Steven加盟贝尔实验室,一干就是9年。在同事们眼里,他精力过人,是个十足的工作狂。每周至少工作70小时以上,实验室的灯光经常彻夜不熄。他很少休节假日,碰到实验攻坚阶段,甚至连床都搬进实验室。

1990年,Steven出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成为量子光学界的世界权威。 1993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以关于原子和粒子的激光冷却的研究,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4年8月,出任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领导该实验室成为生物燃料和太阳能技术的研究中心。2008年美国总奥巴马提名Steven出任能源部部长,是第二位出任美国内阁首长的华人。

Steven正是三兄弟中最为华人熟悉的美国前能源部长朱棣文。

老三Morgan

相对于两位哥哥的多才多艺,老三Morgan的经历最有戏剧性,上学时叛逆,经常逃课,高中没有毕业就辍学,离家出走,到远在西海岸的洛杉矶打工。但在打工中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学考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努力攻读。在取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后,仅用两年时间就修完了UCLA的社会学硕士和博士。这一年Morgan才22岁。

此后Morgan一发而不可收,仅用三年时间又拿下了耶鲁大学的法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并取得了哈佛“杰出毕业生”奖。 从来没拿到过高中文凭的Morgan在他25岁时收获了含金量很高的5个学位。

完成学业后,Morgan与人合伙成立了Irell&Manella律师事务所。数十年来,Morgan以他的辩护策略和辩论技巧闻名法界,胜诉了多起大型知识产权案件。

Morgan代表德州仪器公司与三星公司的一场诉讼官司,为德州仪器在调解中争取到10亿美元赔偿金。代表希望城医院与Genentech诉讼的官司中,他的律师团队为希望城争取到5亿美元赔偿。他代表StacElectronics诉微软公司的专利侵权案,赢得1亿2000万元赔偿。2006年,他代表数码录音公司诉EchoStar公司专利侵权案,又赢得7400万美元赔偿。

他曾被评为全美“最佳知识产权律师”,被全美法学杂志(National Law Journal)名列全美最顶尖的十大出庭律师,被选南加州为“第一强律师”(Number One Super Lawyer)等荣誉。

Morgan还热衷于社区公益事业,多次对教育、医疗及亚裔社区建设捐资,他个人及他率领的律师所常常对大学、科研机构、医院和亚裔社区进行数百万乃至千万美元的慷慨豪捐。他被母校UCLA授予“最高杰出成就奖”,被哈佛大学校友会选为校董会成员。

朱氏家族:

老大:朱筑文(Gilbert Chu)

老二:朱棣文(Steven Chu)

老三:朱钦文(Morgan Chu)

朱外祖父:李书田:1923年以第一名毕业于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留学美国,获康奈尔大学博士。1927年回国,任北洋大学教授。后任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国立西北工学院院长等职。抗战后,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学家,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开拓者之一。

外祖父的兄长李书华,在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前身)跟着佩林学习物理学,是著名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父:朱汝瑾,MIT化学工程博士,台湾中研院院士。

朱母:李静贞:MIT工商管理硕士。著名水利学家李书田之女。

大姑妈,朱汝昭,早年曾留学日本。

二姑妈,朱汝华,化学家,芝加哥大学化学工程教授。

三姑妈,朱汝蓉,化学教授。

此外,朱氏兄弟还有4位堂(表)兄弟,7人共取得9个博士学位。

责任编辑:林妍

更多内容: 人物春秋 | 大纪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6/5/30/n7947050.htm